金石堂網路書店 購物推薦 哎唷!牙齒「踩」到嘴唇?揭開兒童語言學習之謎



金石堂網路書店 文學推薦

哎唷!牙齒「踩」到嘴唇?揭開兒童語言學習之謎





哎唷!牙齒「踩」到嘴唇?揭開兒童語言學習之謎 評價



網友滿意度:



有人說

閱讀 是從有限的物質世界

到達無限的思想空間最快的方法

每本書都是開啟新世界的門窗

閱讀使我在新世界裡暢遊

一句句 一頁頁

各式各樣的角色人物

像我呼喚

帶領著我一起遨遊

直至最後一頁

在博客來看到

哎唷!牙齒「踩」到嘴唇?揭開兒童語言學習之謎

相信這本書大家都挺面熟的

沒錯這可是超級暢銷書呀

小編我最喜歡看書了

已經練就到了

一目十行的高深功力

而#GOODS_NAME#

真的是人人稱讚的一本好書

我反覆咀嚼其字字句句

便覺得韻味非常

想把這本書推薦給你們

跟我一起進入新世界

下面有連結和折價卷

也可以加入博客來的粉絲專頁

定期都有好書推播通知唷~~~



哎唷!牙齒「踩」到嘴唇?揭開兒童語言學習之謎



本週熱銷商品:





殺戮與文化







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二十週年典藏紀念版)







商品訊息功能:

商品訊息描述:














  • 《哎唷!牙齒「踩」到嘴唇?揭開兒童語言學習之謎》



    為什麼會說用草莓沾醬油?




    牙齒又為何踩得到嘴唇?




    血壓很便宜又是什麼意思?








    你是否想過──




    當我們還是不懂單字或文法的嬰兒,是如何從這些童言童語一步步學會母語的?




    而為何擁有更多知識的成人,無法像小孩學母語那樣自然地學會說外語呢?








    讓我們在兒童的引導之下,重新了解語言的奧秘,以及思考語言對於人類的意義吧!








    想必你也同意,語言是我們每天都需要使用的重要工具,它使我們可以與人溝通,分辨顏色、傳情達意,可以學習新的事物。但是我們往往不記得當初是如何學會母語,因此大概也很難想像一個不懂單字、文法,甚至事物意涵的嬰兒,要學會母語,並將語言和這個世界連結,其實相當困難,這個過程如何闖關一般,是個相當神奇卻又值得了解的過程。








    你知道嗎?嬰幼兒在學習母語的過程中,必須經歷過一段發現、創造、修正的過程,期間常常會發生一些有趣的語誤,例如會出現用腳丟球,或是血壓很便宜,煉乳是草莓的醬油等富有創意的語彙。這都是相當自然且彰顯兒童創意的過程,大人不需認為這是小孩子愚笨的表現。當我們了解這段學習母語的過程後,將有助於身為父母的你了解、引導孩童的語言學習。








    同時,對正在或準備學習外語的你,也會有所助益。因為孩童使用詞語時所必須掌握的那些知識,正是學習外語時,對每一個詞所必須掌握的知識。或許你認為瞭解語言學習過程事不關己,但語言是科學性思考的基礎,好的語言能力對提升邏輯力與學習力也有正向幫助。








    本書作者採用大量兒童學習母語的案例,援引各國實驗,從有趣的例子,提供簡明易懂的解說,讓你我都可以清楚了解語言的本質,以及人類學習語言的過程與關鍵。台大語言所江文瑜教授特別推薦,希望台灣讀者也可經由本書了解人類學習語言的關鍵,不論你是為人父母、是教育相關人員或僅是一般讀者,都應該了解這個人類最重要的發明,也可藉此提升日常生活與專業領域之語言應用能力。
















      ◎獨家收錄台灣版作者序




      ◎台灣大學語言所江文瑜教授專文導讀




      ◎各界專家強力推薦(依照姓名筆畫排序)








      王宏哲(親子天下特定部落客、兒童發展專家)




      王馨敏(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助理教授)




      胡中凡(成功大學認知科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周泰立(台灣大學心理系教授)




      曹峰銘(台灣大學心理系副教授)




      張榮興(中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所長兼教授)




      張美蘭(親職作家小熊媽)




      張鑑如(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黃啟泰(政治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




      劉惠美(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教授)








      好評再三








      語言是了解人類心智運作過程的一道窗口,嬰幼兒如何運用範疇分類的認知能力來探索語言,並成為語音、語意以及語法的分析高手,想要尋求解答,本書提供了絕佳的視角窗口。--中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所長/張榮興教授








      本書深入淺出解析幼兒所賴以從複雜經驗中學習的策略和能力,是一本很適合父母和兒童工作者閱讀的科學書籍。--政治大學心理系/黃啟泰副教授








      本書非常值得讀者一讀再讀。當您細細品味書中的描述時,可以發現兒童探索思考的內在歷程中,竟然有許多平常卻複雜的轉折及領悟。--台灣大學心理系/周泰立教授








      今井教授為國際知名的語言發展學家,文中引用各地區兒童學習語言的研究,可作為了解語言學習過程和研究方式的基石。--台灣大學心理系/曹峰銘副教授








      本書以極其豐富有趣的兒童學習母語實際語料,帶領讀者逐步了解語言的本質以及人類獲得語言的歷程和一些關鍵因素。更難得的是,作者以深入淺出之方式,適時地援引各國相關的認知科學實驗結果以為佐證,是一本值得推薦的語言科普書籍。--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王馨敏助理教授








      本書一步步清晰的解釋嬰幼兒們學習語言背後的機制。提供家長,實務工作者,相關研究者與學生一本很實用的參考資料。--成功大學認知科學研究所/胡中凡助理教授








      有些育兒書主張用擬聲的幼兒用語(如:「汪汪」代替「狗」),對孩子的語言發展會有不良影響――但作者指出用科學的觀點反駁:這種主張根本就是謬論!當孩子不易理解時,用他們能理解的方式說話,其實是正確的,並不會影響到孩子未來使用正確詞語的能力。--親職作家張美蘭(小熊媽)














    六月份將推出的《哎唷!牙齒「踩」到嘴唇?揭開兒童學習語言之謎》,是一本由該領域頂尖研究者寫出的,最全面又最貼近一般讀者的語言學書籍。匯集了近年研究成果,以親切的文字和有趣的實驗,向讀者介紹語言學的奧秘,與兒童學習語言的特殊性。不論是家長、教育者、外語學習者,或是一般讀者,都能從中獲得助益。

    想了解人類是如何學會語言的嗎?學習語言時又會遭遇那些問題與困難?如何幫助自己學好外語?如何引導兒童建立良好的語言基礎?語言學對人類有何幫助?市面上沒有一本可以像本書一般,提供如此簡明易懂卻又重要切身的答案。(文/貓頭鷹編輯張瑞芳)

























    • 作者介紹





      今井睦美 IMAI MUTSUMI

      1989年修畢慶應義塾大學社會學研究科後期博士課程。1994年取得美國西北大學心理學博士。慶應義塾大學環境情報學部教授。專攻認知科學、語言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目前和玉川大學嬰兒實驗室進行共同研究。著作有「語言與思考(ことばと思考)」(岩波新書)、「詞彙的建構——兒童如何學習語言與概念(レキシコンの構築——子どもはどのように語と概念を学んでいくのか)」(與針生悅子合著,岩波書店)、「新.人類學習的意義——認知學習論的觀點(新.人が学ぶということ——認知学習論からの視点)」(與野島久雄、岡田浩之合著,北樹出版)等。今井研究室的網站是:cogpsy.sfc.keio.ac.jp/imai/。







    • 譯者介紹





      黃涓芳








      畢業於台灣大學外文系及語言所,曾任創意編輯、英語研究員等職。目前從事英日文自由譯者。




















    哎唷!牙齒「踩」到嘴唇?揭開兒童語言學習之謎-目錄導覽說明









    • 前言








      第一章「啊!你想喝牛奶是吧?」──發現單字




      1 語言學習從母親胎內開始




      2 從說話聲音中找出單字




      專題如何掌握嬰兒擁有的知識








      第二章海倫凱勒的 water 事件──開啟語言世界的門扉




      1.語言的洞察




      2.嬰兒的「先入之見」




      3.發現語言的架構




      專題心理詞典








      第三章用牙齒「踩」嘴唇──推測動詞的意義




      1.動作也有名稱──發現動詞與名詞的差異




      2.日語的授受動詞──動詞語意的複雜性




      3.「用腳丟」──動詞語意一般化的問題








      第四章血壓很便宜──學習物品性質、顏色、位置關係的名稱




      1.物品性質與名稱




      2.色彩的名稱




      3.位置關係的名稱




      4.整理──沒有掌握全貌,就無法學習單字意義








      第五章解開語言發展之謎──發現、創造、修正




      1.語言發展的兩難矛盾




      2.發現




      3.創造




      4.修正




      5 .如果系統已經先成立──學習外語的情況




      專題兒童是詩人嗎?








      第六章語言塑造思考




      1.透過語言理解新的概念




      2.建立知識體系




      3.語言孕育出新的概念




      4.學習語言是科學思考的基礎








      終章給讀者的話




      〈參考書籍、推薦書籍和論文等〉




















    【導讀推薦】








    嬰兒與幼兒的奇蹟旅程




    江文瑜/台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教授








    一、嬰幼兒:天才語言科學家








    閱讀完本書的最後一頁,闔起書稿的時刻,我的腦中不斷浮出嬰兒對我眨眼的調皮模樣,他們機靈閃亮的眼神完全迥異於平日我們對於嬰兒總是閉著眼睛睡覺的刻板想像。的確,隨著書稿扉頁的飄動,嬰幼兒如何習得語音、名詞、動詞、形容詞、方位、色彩等面向的「祕密」逐一揭露,我們幾乎可以讚嘆嬰幼兒是「天才語言科學家」,除了學習速度驚人之外,學習方法更印證了成語「一步一腳印」的美好意象,在每一次的新學習中透過「發現、創造、修正」三個階段,累積詞彙網絡,建構句型的了解與表達,可以說這是個奇蹟式的學習旅程,每一步都烙下深刻的痕跡,幽邈而壯闊。








    伴隨著閱讀,過去數年我與今井むつみ教授密切互動的美麗回憶,也不時在心湖裡波動。二〇一二年的三月,當時京都的櫻花尚未盛開,我參加在京都市中心開幕的「語言的演化」國際會議。那年五月,台大語言學研究所邀請今井教授在國際會議中擔任講者,因此我在得知她也會參加京都的會議時,安排兩人在京都初次相見,除了聆聽她的演講外,她邀請我一起參觀在京都文化博物館展出的葛飾北齋的浮世繪畫展,她的熱情讓我分外驚喜。京都的初遇,展開了我們兩人日後積極的聯繫與交流,互動過程中她投注在學術的高度熱忱與對人的真摯情感經常留駐在我的腦海裡。








    今井教授活躍於日本與國際學術舞台,最受矚目的是從發展心理學與認知科學的角度鑽研嬰幼兒的語言發展,也擴及語言與思考、聲音與意義關係的研究。研究嬰兒語言的發展,過去是學術的難題之一,嬰兒大部分時間都在睡覺與吸奶,如何在他們少數的清醒時刻得知他們怎麼學習語言,需要一些技術與巧思。今井教授與其他心理學家設計了許多創新的實驗,試圖了解嬰幼兒的語言學習歷程,累積了非常引人注目的成果,發表於許多英文學術期刊。








    但今井教授在親身見證了嬰幼兒的語言學習過程如此令人驚嘆之外,也發心盼望透過平易近人的科普書籍,將這些研究成果推介給一般日本民眾,讓平日將語言如何習得僅視為空氣那樣理所當然的大眾,能理解語言習得的奧妙過程,懂得珍惜自己擁有的寶貴語言資產。同時,我相信台灣旅客在旅遊日本時,經常可能目睹自己或別人用英文向日本人問路時,他們臉上驚恐的表情。日本人深藏內心的「外語學習恐懼症」(尤其英語),也讓今井教授希望日本人能從嬰幼兒一步一腳印的學習方式領悟到類似的學習方式有助於外語學習,減少焦慮與恐懼。




    如今這樣一本極具意義的科普書籍能以翻譯的面貌,在初夏的微風吹拂中,出現在台灣書市,是件值得慶賀與欣喜的幸福之事。雖然書中的許多例子以日語為主(兼及英語與華語),但書中所呈現的不少嬰幼兒語言發展現象卻具有跨語言共通普遍特質,這些關於可愛嬰幼兒的語言奇蹟旅程,非常值得與台灣讀者共同分享與激盪出跨語言的對話。








    二、不要輸在起跑點上?質量兼具的語言輸入之必要








    經常現身於廣告詞的用語「不要輸在起跑點上」,已經悄然滲入台灣民眾的潛意識裡,影響了許多父母對孩童教育的抉擇。這個觀念背後的真正意涵與背後藏有的可能迷思,值得更多的討論與關注。在這裡我想特別整理出幾點書中涉及「起跑點」的重要訊息,提供台灣的讀者和語言學習者一些可能切入的面向,讓大家在語言學習之路上能不時駐足片刻,當望見嬰幼兒那張充滿驚喜的臉龐,也不時能給自己歡欣的回饋:








    (一)書中提及嬰兒從語言的節奏與語調韻律中學習切割一連串的語音組合,並藉此發現單字和察覺到實詞與功能詞的差異。更值得注意的是,這種需要大量語音輸入的學習從胎兒在母親肚子內已然起跑!嬰兒已經隔著肚皮之牆,「偷聽」到成人世界的種種聲音。我想這說明人類的「語言起跑點」的時間點(尤其關於發音方面)遠早於我們的預設,因此可以想像,「胎教」之說確有其道理,我相信胎兒在母體內已經能透過語音的各種節奏「感受」到母親與其他說話人的情緒。因此我建議母親在懷孕期間選擇聆聽能激發真善美感覺的語音,盡量減少負面語言,並經常對嬰兒直接「喊話」,增加與肚中嬰兒的甜蜜互動。








    (二)書中的例子讓人最訝異的其中一點是,日本的嬰兒在六個月大的時候能夠分辨英語中的[r]和[l]的微細發音差別,然而到了一歲時,這種分辨能力已經喪失,因為日語中沒有這兩種音的差別,於是嬰兒無須多費力氣去辨別日語不存在的差別,同時也喪失了過去能分辨的語音能力。我要補充的是,一旦無法分辨語音的差別,也就無法發出兩個音的差別,耳朵能分辨語音是口腔發音器官能否發出不同音的重要關鍵。








    然而,也請注意日本嬰兒在一歲時失去分辨r/l的差別,並不代表語言的學習隨年齡下降,相反地,只是代表嬰幼兒非常聰明地把該母語「不需要」的分辨差別,從學習中「去掉」,因為嬰幼兒所要面對的語言,是一套龐大的系統,還有無數必須日益精進的學習。








    對多數想讓孩子「不要輸在起跑點」的台灣父母而言,對於前述這種嬰幼兒分辨語音的能力喪失現象,可能會產生「語音關閉來得太快」的沮喪感。但好消息是,發音器官一般在早期發展階段仍非常有彈性,許多研究顯示在青春期前仍有潛力模仿發出各種語言的聲音。如果父母想讓孩子成為雙語或多語者,可透過各種方式增加不同語音的輸入量,讓嬰幼兒的耳朵熟悉多種語音,進而可以促成正確發出更多語音的可能。關於「起跑點早」的理論,在辨識語音與發音上的確得到許多研究支持,也值得父母關注此一現象。








    相較於比較屬於單語社會的日本,台灣的歷史孕育了多元文化的特殊條件,多元語言並存於島嶼,豐富了文化交融的內涵。以語言的語音結構而言,台灣的的兩大語言(華語和台語)比日語含有更多的子音和母音,也有音調之別,嬰幼兒的語音學習依然快速。更重要的,台語的學習不但不會干擾華語的學習,而嬰幼兒也有足夠的能力分辨台語和華語的語音差別。能於嬰幼兒時期同時習得兩種語言(或以上)的發音,是台灣多元語言的環境下具有的相對優勢,父母應多珍惜這樣的寶貴資產,讓孩子的耳朵與舌頭「靈活有力」!








    不過,近年在台灣與日本都有許多人誤用「不要輸在起跑點」的概念,以為英語的學習比華語(和台語)與日語的學習重要,強加孩子英語至上的觀念。這個議題已超出這篇文章所能討論的範圍,在這裡只是要提醒一個語言學上重要的概念:母語的完整學習對嬰幼兒的人格發展、情緒管理、認知協調產生全面的影響,必須被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以珍貴奇寶的心情面對。








    (三)書中指出嬰兒有驚人的學習能力,到了九、十個月大時,已經儲藏大量語彙,並透過語音結構、類比分析、網狀式學習等方式學習各種詞類,隨時間推演,剛滿兩歲到兩歲半的小孩,會以爆炸性的速度學習新詞,每天記住十個左右的單字,稱為「語言爆炸期」。而到了五歲,小孩已經能對動詞語意掌握細微的差異。








    雖然每個小孩仍會以自己的速度、所接收的語言環境與輸入而有些個別差異,這個兩歲到五歲的「語言黃金期」非常需要「優質的語言輸入」,今井教授特別提醒「優質的語言輸入」並非讓孩子看專家說話錄影的DVD或電視,而是雙向交流與互動。她誠懇呼籲:「在日常生活中確實溝通情感、仔細使用每個詞和嬰兒對話。」甚至,她指出有研究顯示大人的語言品質還可影響學生數學與科學能力的發展!








    同時,在這段黃金期,小孩艱辛又勇敢地透過科學方式「發現、創造、修正」語言,因此家長要注意避免「揠苗助長」,急於糾正孩子在這段時期所犯的語言錯誤。由於錯誤的類比或推論,小孩在四歲開始經常使用大人不會使用的「創造性使用」,如「用腳丟」、「用牙齒踩嘴唇」、「用臂抱抱」等日語例子,也容易出現在使用華語的幼兒中。這些創意,隨著年紀,小孩會自我修正,父母反而可以用欣賞的角度,讚嘆孩子的創意表現。








    (四)書中提到某個令人驚訝的數字:研究指出美國小孩要正確使用「紅」、「綠」、「黃」三種顏色名稱,要重複約一千次左右!這個數字說明嬰幼兒也需要大量的語言輸入,才能學會某些單字。台灣許多人學習英語或其他外語時,經常覺得無法快速記住單字而感到挫折,看了書中的例子後,應該知道學習外語也沒有捷徑,也需要有大量的語言輸入。




    總結以上各點,一言以蔽之,「不要輸在起跑點」的真正

















    前言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語言或許就跟空氣一樣:像空氣一般重要,也像空氣一般理所當然。很多人可能根本沒有思考過語言之於自己的意義,甚至沒有想過自己是如何學會說母語的。



    另一方面,大家應該都曾學過英語或其他外語,或者現在仍舊在學習。應該也有不少人想要知道該如何學習外語才能夠說得像母語一樣流利。

    學習外語究竟要學什麼?譬如說英語和日語不同,動詞放在主詞和受詞之間;當主詞是你、我之外的人或物而且是單數時,動詞詞尾就必須加上s。這些文法規則在學習英語時是不可或缺的。

    要能夠閱讀英文、聽懂英語、用英文說出或寫出自己想要表達的事情,就必須懂得大量詞語。既然如此,學習外語是否就等於習得文法、並記住大量詞和片語呢?

    但即使背了許多詞、片語並習得文法,如果只是把日語直譯成外語,仍舊無法準確表情達意。相信有許多人因此而對學習外語感到頭痛。相反地,如果是使用自己的母語,就可以說得很流利,而且通常能夠判斷某個詞比較適合用在什麼場合。

    為什麼我們能夠隨心所欲地使用母語呢?

    兒童學習母語不是為了在考試時拿高分,而是為了和他人溝通。在學習的過程中,他們當然不會查詞典,甚至有可能連詞典定義中使用的詞都看不懂,因此大人是不可能直接教導兒童詞語意義的。(試想你有辦法教導小孩子「紅」這個色彩名稱的「意思」嗎?)許多人誤以為兒童是「由大人直接教導詞語含意,並在修正錯誤的過程中習得」,但實際上兒童是透過自行分析大人對自己所說的話,自行思考、習得詞語的意義。

    另外也有很多人以為「詞的意義可以獨立於其他詞(亦即與其他詞無關)習得」。譬如很多人或許覺得:只要把幾種車子的例子與「ㄔㄜ ˙ㄗ」的語音連結起來,就能夠自動理解「車子」這個詞的意義;或者把紅花、紅襯衫、紅筆和「ㄏㄨㄥˊ」的語音連結起來,就等於學會了「紅」這個詞的意思。讀了這本書,相信你就會明白這樣的想法並不正確。









    編/譯者:黃涓芳
    語言:中文繁體
    規格:平裝
    分級:普級
    開數:21*14.8
    頁數:224

    出版地:台灣













    商品訊息簡述:








    • 作者:今井睦美

      追蹤







    • 譯者:黃涓芳








    • 出版社:貓頭鷹

      出版社追蹤

      功能說明





    • 出版日:2015/6/11






    • 天鐵捷克隕石

    • ISBN:9789862622506




    • 語言:中文繁體




    • 適讀年齡:全齡適讀








    哎唷!牙齒「踩」到嘴唇?揭開兒童語言學習之謎





    arrow
    arrow

    海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留言列表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